2015年5月7日上午,原体操运动员鲍乃健夫人门晓敏女士将鲍乃健1956年获得的国家体委颁发的“运动健将”证书、证章捐赠给中国体育博物馆(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
鲍乃健,祖籍珠海,1936年出生于天津,自幼随父习武学习形意太极拳等。11岁时在天津六区国术研究社拜师张松龄学习梅花螳螂挙。1951年初中时改练体操,1953年入选国家体操集训队,1954年他在北京体院时又跟随张文广教授学习练过查挙。武术训练给鲍乃健从事体操后不断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体操队这个大家庭的关心和帮助下,经过刻苦训练,鲍乃健成为50年代很有影响的男子体操运动员之一,是国内第一个在吊环上做“直臂直体慢翻上成直角十字支撑压上成直角支撑”的运动员。1956年在全国体操单项冠军赛中,获双杠、吊环、自由体操3项冠军;随后访问民主德国,获得个人全能铜牌、单杠和吊环金牌、自由体操和双杠银牌。在第16届奥运会选拔赛中,获得自由体操、双杠、吊环第一名。在1959年全国健将级体操锦标赛上,完成了独创的双杠动作“后上直接向前分腿摆越成高角支撑”。1964年后,多次与其爱人门晓敏一同去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冰岛等国任国家体操队教练员。1981年获高级教练员称号,1985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6年应邀前往英国任教,后鲍乃健夫妇定居英国。中国历史上武医一家,习武的人都懂跌打骨伤,在国家队没有队医之前,鲍乃健也经常帮助队友按摩治疗。而且他很钻研医术,在英体操退役后从事中医,成为英国注册医生、英国中医协会的成员,治疗效果很好很有名气,至今仍被人们怀念。1998年鲍乃健在英国病逝,从全英各地及冰岛、瑞典的朋友们专程来参加鲍的葬礼,人们集资为鲍先生安放了一个纪念椅子,这个椅子归属Shftebuy地方政府,由政府财产看管并定期修缮。
捐献过程中,门晓敏女士向中国体育博物馆贾国富副馆长详细讲述了鲍乃健刻苦训练和荣获“运动健将”称号的历程:1956年10月,国家体委宣布了我国第一批49名运动健将名单。因为鲍乃健的比赛成绩是全能第一名,而体操是所有运动项目中最先开展评选运动健将的,因而其“运动健将”证书为第00001号,证章编号为1,鲍乃健也因此被朋友们誉为中国一号运动健将。夫妇二人虽然出国定居了,但多年来,一直关心和关注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考虑到证书和证章是那个历史时期的真实见证物,献给国家保管和使用,比自己保留更有价值,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体育发展的这段历史,因此决定将其无偿捐献给中国体育博物馆。
贾国富同志代表中国体育博物馆(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接受了证书和证章,并向门晓敏女士颁发了收藏证书,感谢门晓敏和家人对中国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贾国富同志向门晓敏介绍了中国体育博物馆新馆的筹建工作情况,他表示,鲍乃健所获得的证书和徽章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教育价值,不仅丰富了中国体育博物馆的馆藏,对于了解、研究中国体操运动乃至中国体育的发展史,都非常有实证意义。鲍乃健先生为代表的体育工作者身上所体现的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中华体育精神,对当前我们建设体育强国,具有很好的示范和榜样作用。中国体育博物馆将善加保护和利用捐赠的藏品,使其发挥更大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作者:于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