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情背景下的东京奥运会备战,当务之急在于管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源自信息缺乏或资源依赖,对奥运备战的影响主要分为机遇、风险和难以预测的影响三大类型。精准管理疫期奥运备战的不确定性,须积极寻求作为机遇的疫期奥运备战不确定性,防范规制作为风险的疫期奥运备战不确定性,适应接受影响难测的疫期奥运备战不确定性。基于应对效果的不确定性建立预案。基于实验主义的渐进变革是疫期奥运备战不确定性管理的核心理念。奥运备战不确定性管理机制,须纳入中国奥运备战的政策工具箱,形成新的国家制度。
关键词:疫情;奥运备战;不确定性管理;疫后制度重建
1 引言
疫期东京奥运会备战呈现高度不确定性。首先,疫情发展呈现高度的不确定性。其次,疫情对奥运赛事的影响持续深化、泛化。疫期奥运反兴奋剂工作面临较大压力;全球多数体育强国关闭运动场所,运动员出国训练、参赛短期之内难以实现;我国运动员的封闭训练将更加漫长,将不可避免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不少运动员还面临一定的求学、择业和家庭压力。总之,疫情何时结束、东京奥运会是否再次延期或取消、运动员训练如何保障等难解议题,已远超出人们的认知能力,成为我国奥运备战的最大不确定性。
实践中的不确定性管理是跨学科难题,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等多学科学者高度关注,倾力较多,目前研究已较为丰硕。1916年,美国经济学家富兰克·奈特首次定义了不确定性的学术意函。管理学者纳西姆·塔勒布告诫人们警惕罕见、难以预测、影响重大的“黑天鹅”事件;他认为现实世界的成功是随机性塑造的,须避免被幸存者偏差误导;他探究不确定性中的组织和个人成长之道;认为应坚持风险共担原则以减少不确定性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彼得·布鲁克(Peter Drucker)提出了面向未来不确定性的企业战略管理理念。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提出了传统型组织向赋能型组织转变的必要步骤。社会学对不确定性的理解建立在对现代性的反思之上,典范之作为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1986年出版的《风险社会:新的现代性之路》。公共行政学界的不确定性管理研究主要集中于突发传染病、毒品治理和环境治理等领域,提出了实验主义治理的理念。
相形之下,体育学领域的不确定性管理研究相对较少,出现了“理论的贫困”。探索疫情背景下的奥运备战不确定性管理,对体育学科的方法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2 理解不确定性:探寻并呈现疫期奥运备战的不确定性
管理疫期奥运备战不确定性的前提是充分理解不确定性。一般认为,不确定性的主观因素是信息缺乏导致的认知不足,对环境产生强烈的不确定感,客观因素则是资源依赖导致的不确定性。疫期奥运备战的不确定性亦主要源于信息缺乏和过度依赖。
2.1 探究基于信息缺乏导致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环境将放大组织内部信息沟通的阻隔、断点和梗阻。疫期奥运备战的很多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是信息缺乏所导致。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2.1.1 奥运资格赛赛制和时间的不确定性 个别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陷入经济危机,可能无力组织奥运资格赛。至少15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较为依赖国际奥委会分红等相关奥运会收益,东京奥运推迟让其财政状况更为艰难;一些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受比赛延期影响,可能没有能够支撑一年运转的现金流。例如,世界帆船联合会担心其比赛能否举行和企业赞助的可持续性。近期各世界体育单项协会也在开展赛制改革,乒乓球、羽毛球首当其冲。4月12日,国际乒联首席执行官宣布或将取消两年一届的世乒赛单项比赛,代以每年3~4次的大满贯赛事。国际羽联近期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还谋划改变羽毛球比赛计分系统。
2.1.2 奥运会再次推迟或取消的不确定性 明年奥运会是否如期举办仍取决于疫情发展态势。但是,日本届时是否完全控制疫情,具有不确定性。目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已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但是日本国内疫情仍未得到有力控制。受疫情影响,奥运筹备已大大放缓。日本民众对明年夏季举办奥运会渐持疑虑,甚至有人支持取消奥运会,将奥运追加费用用于疫苗研发。近日东京奥组委主席森喜朗已表示,假如2021年夏季之前疫情未得到控制,将取消东京奥运会。
2.1.3 国外对手备战水平的不确定性 疫情之前,国外对手的实力不容小觑。通过分析近年来的比赛可知,目前世界体坛的竞争格局极其严峻。美国的霸主地位仍然稳固,俄罗斯上升势头强劲,英、法、德等国实力有所提升,日本的东道国优势明显,目前受疫情影响,国际赛事暂停,各国运动员暂时缺乏横向比较的契机,对国外运动员备战水平难以精准把握。
2.1.4 运动员赛事协调安排的不确定性 基于训练周期理论,我国运动员遵循4年的奥运训练周期,按照“调整—启动—兴奋—高峰”的年度训练模式备战奥运。如何积极应对体育赛事挤兑,将是中国奥运军团的大考。
2.2 发现基于资源依赖导致的不确定性 疫期奥运备战绩效取决于运动员竞技水准、训练资源和社会资源三者的综合保障。奥运备战对运动员竞技水准、训练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深度依赖,是人的社会性和体育的公共性决定的,这在疫期不确定性情况下导致了一些不确定性。
2.2.1 运动员竞技水准依赖的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很多运动员的竞技水准有所下降。羽毛球方面,中国羽毛球队在世界羽联的最新世界排名中表现欠佳。女单选手陈雨菲世界第一的排名被中国台北选手戴资颖反超,何冰娇排名第8。男单选手谌龙排名第5,石宇奇排名第9。男双方面,李俊慧/刘雨辰组合排名第3。体操方面,里约奥运会和2019年世锦赛体操队两次一金未入,男子体操鞍马、双杠优势不再;女子体操美国独大,拜尔斯一骑绝尘,远超我队实力。游泳方面,孙扬被禁赛之后,游泳男队惟徐嘉余曾于2019年世锦赛斩获仰泳100米金牌,其他运动员与世界一流水准仍有较大差距。
2.2.2 运动员训练资源依赖的不确定性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较为依赖高标准的训练资源。目前个别聘请了外籍教练的运动员,仍面临外籍教练长时间无法现场执教的不确定性。通过赛事反馈前一阶段的训练成果,测量运动员的竞技水准和心理韧性,修正下一阶段的训练方案和目标,是运动员训练的重要内容。由于国内外赛事的暂停和后续赛事安排的不确定性,运动员通过赛事检验训练水平在较长时间内难以实现,影响了运动员正常训练。
2.2.3 运动员社会资源依赖的不确定性 系统的社会支持是运动员从优秀走向卓越的重要因素。运动心理学认为,社会支持感知有助于缓解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对日常生活深度依赖社会支持的运动员来说,疫期奥运延期增加了求学、择业和家庭生活的不确定性,进而加重了运动性心理疲劳,不利于形成最佳竞技状态。例如,已婚大龄运动员继续与家人长期异地,对运动员及其家庭而言意味着巨大的牺牲和压力。
3 研判不确定性:建立疫期奥运备战不确定性的风险预期
理解不确定性之后,须研判不确定性的具体影响。不确定性管理理论认为,不确定性具体情境下,可以成为组织发展的机遇抑或风险,甚至构成难以预知的复杂影响。经研判,疫期奥运延期蕴含的不仅是风险和难以预知的复杂影响,亦有重大机遇。
3.1 作为机遇的不确定性:疫期奥运备战的潜在机遇 之所以认为,疫期奥运延期对我国奥运备战是重大机遇,这是因为中国的奥运备战体制具有较强的组织韧性、较多优势和潜优势项目须借机补强,种子选手和年轻运动员缺乏的人才短板正需时机补足。
3.1.1 中国备战体制较优的组织韧性和资源保障能力 不确定性环境下的组织韧性是衡量组织生命力的重要尺度。中国是全球较早遏制疫情扩散的国家,运动员健康得到了充分保障,中国运动员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数较少,这与世界各国较多运动员感染新冠肺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运动员在闭训期间的场馆、食宿、医疗和科研支持等训练条件得到了充分地保障,彰显了中国奥运备战体制在不确定性管理上的强大保障能力。
3.1.2 锻炼运动员心理韧性,增加人力资源冗余 心理韧性是运动员走向卓越的因素。目前中国运动员已接受较长时间的封闭训练,对疫期奥运备战已逐渐适应,奥运延期使得封闭训练时间延长,有助于增强其心理韧性。奥运延期也为年轻选手创造了冲金夺牌的良机,增加了奥运军团的人力资源冗余,增强了应对疫期奥运不确定性的能力。以游泳项目为例,男运动员短、中距离项目的最佳竞技年龄区间分别为(24.59±3.28)岁和(22.83±2.9)岁。运动徐嘉余现年25岁,正值冲刺男子中短距离项目的最佳竞技年龄。奥运延期之后,徐嘉余兼游100米自由泳、200米自由泳,接续孙扬未竟的奥运夺金使命,在理论上有了可能性。
3.1.3 潜优和基础项目取得突破的非对称性机遇 潜优和基础项目是疫期奥运备战的潜在受益者。不确定性管理理论认为,不确定性是利润的来源,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投资行为将获得非对称收益,回报有可能大大超过投资。从历史来看,延续往届奥运辉煌,须在潜优势项目上实现较大突破。北京和伦敦奥运会上,潜优势项目分别贡献15、12枚金牌,正是中国奥运军团跻身世界前二的重要因素。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屈居第二,金牌总数创历史新低,关键原因是潜优势项目仅夺7枚金牌,是近四届奥运会最低水平。
我国不少潜优势项目近期处于最佳状态,奥运延期之后将获得更充裕的提升时间。进入东京奥运周期以来,潜优势项目在世锦赛已夺得至少14个奥运项目金牌,占全部项目金牌数的比重由里约奥运会时期的26.9%上升到34.2%(见表1)。经过更长时间提升后,潜优势项目完全有望成为中国奥运捍卫荣誉的“奇兵”。
3.2 作为风险的不确定性:疫期奥运备战的潜在风险 疫期奥运备战的不确定性不仅带来机遇,而且亦有一系列潜在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信息缺乏和资源的过度依赖。
3.2.1 奥运赛事变化的信息滞后和信息缺乏 疫期奥运瞬息万变。疫期奥运延期之后,国际奥委会和日本奥组会就分摊延期费用问题上的“扯皮”已非一日,少数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收入锐减之后,并不确定能否继续举办奥运资格赛。目前中国对奥运相关赛事缺乏集中统一的情报工作组织,相关情报的来源主要是国内各体育媒体和互联网社交媒体。疫期信息滞后和信息缺乏,不仅影响运动员的赛事安排和训练安排,而且影响运动员的竞技心理调适,不利于奥运夺金夺牌目标的顺利实现。
3.2.2 运动员年龄结构欠佳,影响竞技状态 某些项目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核心运动员梯队建设。以羽毛球为例,人才断层出现在各个单项中。仅从国羽男单来看,1990年到1995年生的选手则近乎断层式匮乏。谌龙已过而立之年,是唯一一位获得奥运门票的男单选手,而23岁的石宇奇则为伤病所累。加上羽毛球人才培养周期缓慢,夺金压力将陡然加大。就目前掌握的东京奥运周期世界冠军数据来看,里约奥运会以来羽毛球项目的下滑趋势仍未扭转(见表1)。
3.2.3 训练无法如常,“以赛代练”难以实现 个别外籍教练无法返华执教,影响了部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例如,中国网球运队员王蔷的教练法国人托马斯此前拒绝返华执教,近期因为无法就疫期工资问题达成协议,可能终止合同。王蔷在托马斯指导下曾取得较大进步,更换新的教练意味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帆船、马术等需到海外训练的体育赛事,因为疫情影响无法如期外训,或将影响这些项目的备战效果;由于国内外大赛暂停,年轻运动员缺乏足够大赛历练,锻炼抗压能力和竞技心理素质的契机相对减少。
3.2.4 运动员社会支持力度不足,加剧心理疲劳 2020年初国内疫情暴发至今,我国运动员已封闭训练了较长时间,奥运延期一年无疑将使封闭训练期进一步延长,不可避免将出现心理疲劳,甚至更加严重的负面心理情绪;对一些尚在求学阶段或已成家的运动员来说,外界压力将进一步增大;感染新冠肺炎的运动员和湖北籍运动员,其能否以最佳状态备战也是未知数。
3.2.5 疫期运动员出国参赛,仍有一定感染风险 新冠肺炎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或有影响。运动员高强度运动之后,免疫功能将暂时性下降,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截至3月29日,多达6位中国运动员海外感染,其中包括2名冰球运动员、3名中国重剑队运动员,以及在西甲西班牙人效力的男足运动员武磊。目前仍有包括帆船运动员徐莉佳在内的多名运动员滞留海外。预计剩余43%奥运会资格赛集中于明年上半年开展。运动员出国参赛的感染风险仍旧存在,丝毫不应懈怠。
3.3 影响难测的不确定性:疫期奥运备战的未知因素
3.3.1 奥运资格赛的赛制和时间变化 奥运资格赛集中在明年上半年开展,目前尚不确定具体的赛制和时间变化。近期国际乒联、羽联改革动向更加注重人文性和公正性。其他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改革动向尚需关注。前述不少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财务状况是否可能逐步缓解,具备举办奥运资格赛事的财政能力,今年年底疫情态势是否得到彻底缓解,均具有不确定性。目前还难以客观全面评估奥运资格赛赛制和时间不确定性的影响。
3.3.2 国际和世界各国的反兴奋剂工作变化 目前国际兴奋剂检测工作出现一定变化。俄罗斯等个别国家已暂停了自己的检测项目,而英国等国的反兴奋剂机构则减少了检测。不排除有个别国家的运动员会私下突破兴奋剂限制,进而影响奥运资格赛乃至奥运会比赛的结果。
3.3.3 明年禁赛期满运动员将参加奥运赛事 4月9日,国际奥委会宣布,那些违反反兴奋剂规定,将在明年东京奥运会前解禁的运动员,他们能否参加东京奥运会将由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来决定。目前,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已明确表示许可这批禁赛期满的运动员参与奥运赛事。以田径为例,据田径诚信机构估计,大约40名国际级田径运动员将从东京奥运推迟中受益。新的大批运动员将参加东京奥运赛事,中国奥运备战将徒增变数。
4 应对不确定性:精准管理疫期奥运备战的三类不确定性
理解和研判不确定性的目的是应对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对疫期奥运备战的影响主要有机遇、风险或者难以预测三大类型。疫期奥运备战须精准管理三类不确定性,将不确定性转化为奥运备战组织变革和绩效提升的契机。
4.1 积极寻求作为机遇的疫期奥运备战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管理理论认为,适度的不确定性有助于增强组织系统的反脆弱性,同时孕育着非对称性的机遇。客观来说,疫期奥运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提升我国奥运备战体制的韧性,增强运动员的调整适应能力,打造更多年轻运动员,增强潜优势项目的夺金可能性。
4.1.1 增强备战体制的组织韧性,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组织韧性来自不确定性环境下组织资源保障和权变决策的能力。增强奥运备战体制的组织韧性,须持续推动组织变革,基于系统管理思维,形成权责明晰的部门间协作机制。成立应对疫情延期的特别工作组,下设情报工作、资源保障和运动员心理咨询等小组,面向疫期奥运延期形成的种种不确定性问题,探索建立疫期奥运备战保障的敏捷组织和强大资源保障机制。
4.1.2 增强运动员心理韧性,形成较高的人力资源冗余 运动员须建立外部环境长期不确定性的心理预期,即便处于非疫期,奥运赛事也是千变万化的,对手的备战状态和临场竞技水准也难以完全预知。运动员须树立在不确定环境下的顽强拼搏观念,增强在不确定性情况下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管理负面情绪,冷静分析竞技环境、对手和自身优劣,寻求从不确定性中成长。奥运延期之后,将有一批年轻运动员达到奥运赛事的年龄要求,参与东京奥运奖牌角逐,这有助于我国增加运动员人才储备,缓解个别运动项目人才匮乏的难题,形成较高的人力资源冗余。
4.1.3 把握非对称性机遇,争取潜优势项目较大突破 把握非对称性机遇,须要遵循杠铃策略。潜优势项目是中国奥运金牌榜和奖牌榜位次的重要变量。基于杠铃策略,疫期奥运备战须在巩固传统优势项目既有优势基础上,将训练资源和社会资源较多投入到潜优势项目培育上,加大“奥运119工程”支持保障力度,深度探掘游泳、田径和水上项目等潜优势项目运动员的竞技潜力,在确保金牌总数底线前提下冲刺更多的金牌。
4.2 防范规制作为风险的疫期奥运备战不确定性 防范规制疫期奥运备战不确定性风险,有助于建立理性的奥运备战预期。
4.2.1 加强奥运情报工作,畅通信息沟通机制 世界各国奥委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支柱,中国作为2022年冬奥会举办方,深受东京奥运延期及其不确定性的影响,又是东京奥运会的重要利益相关方,中国奥委会、北京冬奥组委会对东京奥运相关赛事的赛制和时间安排享有知情权,应同东京奥组委、国际奥委会和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建立定期的情报交流制度,第一时间掌握奥运相关赛事的变化,以及东京奥运会疫情防控和运动员训练保障的重要情报。
4.2.2 基于赋能理念保障核心运动员竞技状态 不确定性管理理论认为赋能是重要的领导力策略。运动员的需求是个体化、场景化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易出现资源错配。基于赋能理念,疫情高度不确定性背景下,须赋予核心运动员适度资源支配权,鼓励其基于个人处境提出资源需求,提供有关部门审核研究和决策参考。
4.2.3 借助现代体育科技,创新训练体制机制 体育科技工作者须同教练员和运动员沟通协作,创新举办网络赛事和队内赛事,借助现代虚拟技术和心理干预机制,设法创造逼真的比赛氛围,提升运动员尤其是年轻运动员的竞技心理素质。与此同时,创新训练体制机制。在遵循国内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为外籍教练返华执教提供便利,并积极探索远程督训模式。帆船、马术等需到海外训练的体育赛事,应统筹公共体育发展和体育人才培养需要,在与东京气候相似的东部沿海城市创建、改扩建一些体育场所,为这些体育赛事在国内开展训练和国内赛事创造良好条件。
4.2.4 增强系统化社会支持,提升运动员竞技状态
在疫情高度不确定性背景下,须加强对运动员尤其是大龄运动员、核心运动员和湖北籍运动员的系统化支持,包括心理疏导、康复诊疗支持、教练辅导、生活补助、职业生涯辅导、创业就业政策保障等,定期开放家属探访,缓其后顾之忧,使其专心备战。对湖北籍运动员和感染新冠肺炎的运动员,还应加强跟踪诊疗康复、心理干预和生活帮扶。
4.3 适应接受影响难测的疫期奥运备战不确定性 疫期奥运备战意味着有个别难以预期的不确定性。作为竞技体育强队,中国奥运军团须谨慎乐观地适应接受这些不确定性。
4.3.1 增强奥运备战适应不确定性能力 不确定性管理理论认为,保持适度的冗余,有助于增强反脆弱性。在疫期奥运不确定性情况下,重点夺金项目单纯依靠个别或者少数核心运动员,将面临较大的非对称性风险。游泳名将孙扬被禁赛是疫期不确定性的重要案例。其于孙扬和其他运动员的2019年世锦赛成绩的比较分析。孙扬被禁赛之后,中国游泳队或瞬间面临后继乏人危机。可见,疫期奥运备战,须保持充分人力资源冗余,积极制定人才储备方案加强核心运动员后备队伍的储备培养,形成具有奥运夺金潜力的运动员梯队,方能确保奥运争光万无一失。
4.3.2 适度高估疫期备战的国外对手 多国运动员面临实际的训练难题。美国高校运动员只能在家训练,而且缺乏医疗支持。德国奥委会(DOSB)3月底调查显示,德国仅6.5%的运动员具备平时的训练条件。4月12日,日本国家训练中心、国立运动科学中心等多所大学场馆关闭。与此同时,各国运动员坚持居家训练,表现出强大的备战决心,丝毫未曾懈怠。在不确定性情况下,理应适度高估对手的调整适应能力和备战水平,形成较多的竞技水准冗余。
4.3.3 尊重国际反兴奋剂工作严肃性 国际反兴奋剂工作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检测机制,具有多种有效的检测手段。目前国际反兴奋剂机构仍坚持完成赛前尿检、独立观察员项目等工作,并授权各单项联合会的反兴奋剂部门通过运动员生物护照实时监测运动员是否涉嫌使用禁药。近期已有2017年伦敦马拉松冠军丹尼尔·万吉鲁因违反反兴奋剂规定被禁赛。美国的反兴奋剂机构已开始探索线上开展药检样本采集。在疫情不确定性情况下,运动员不应心存侥幸,更应拒绝诱惑,锤炼品格。
5 防范新的不确定性:基于应对效果的不确定性建立预案
疫期奥运备战具有不确定性,其不确定性应对的实际效果同样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为了实现疫期奥运备战的顺利实施,须充分理解疫期奥运备战不确定性应对的不确定性,系统研判新的不确定性,权变应对新的不确定性。
5.1 充分理解疫期奥运备战不确定性应对的不确定性 疫期奥运备战不确定性应对的不确定性是疫情自身超预期发展的不确定性、信息沟通难以克服的断点、梗阻,认知能力和资源保障能力的盲点等三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5.1.1 疫情自身超预期发展的不确定性 全球疫情何时见顶,超出了任何人的认知能力。疫情对奥运赛事的影响,尤其是东京奥组委的筹备能力和日本的疫情应对状况直接决定这场奥运会能否按照延期之后的时间举行,还是再次延期,抑或直接取消,我们难以预知而知,也难以做出周全的方案。
5.1.2 信息沟通难以克服的断点、梗阻 信息在信源、信使、信道和信宿等环节的传播过程中,均有可能耗散,从而造成信息的不完整和扭曲失实,增加信息缺乏导致的不确定性。疫期中国奥运备战团队遵循不移动原则,在全国各地封闭训练;日本东京奥组委多数员工也已居家办公,目前只接受电子邮件咨询;国际奥委会和不少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受疫情影响,目前也处于低速运转状态。疫期各利益相关方信息沟通的断点和梗阻难以避免,将大大增加我国奥运备战的信息匮乏程度,增加不确定性管理的难度。
5.1.3 认知能力和资源保障能力的盲点 人类的认知盲点和资源盲点客观存在,疫期奥运备战不确定性管理,须将盲点思维纳入决策视野。此次疫情破坏力之大前所未有,疫情大流行背景下举办奥运会在人类历史上是首次,挑战前所未有。必须承认,人类的认知能力无法预见所有的不确定性,人类的资源保障能力无法有效管理和应对所有的不确定性。
5.2 系统研判、权变应对疫期奥运备战新的不确定性
5.2.1 系统研判疫期奥运备战新的不确定性 新的不确定性对疫期奥运备战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样是多维度的,既包括机遇,也包括风险和难以预测的挑战。直接的影响则是原有的备战部署被打乱,须基于新的不确定性进行权变决策。为了防范新的不确定性,须预先制定疫期奥运备战不确定性应对的科学预案,基于系统管理思维,从制度、人员、信息沟通和资源保障等维度,全面考虑各种危机,制定权变计划。
5.2.2 权变应对疫期奥运备战新的不确定性 作为影响重大的公共事务,权变计划有助于疫期奥运备战有效应对不确定性。权变计划是对重要时间节点出现的不确定性实施的应急措施。疫期奥运备战权变计划的制定,须在确保与现行不确定性应对方案的兼容性和经济可行性基础上,基于不确定性的优先性和议题类型形成多种权变方案,全面评估各种权变计划的实施范围、功能作用和不确定性因素,识别并监控新的不确定性向风险演化的预警信号,第一时间精准管理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机遇和复杂影响,设法对冲其不利影响。
6 结语
实验主义治理是疫期奥运备战不确定性管理的核心理念。实验主义治理认为,不确定性环境下的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存在一定模糊性,须在治理实践中加以探索。疫期奥运备战须基于实验主义理念渐进变革,在探索性实践中实现治理效能提升。具体而言,应对疫期奥运备战的不确定性建立理性预期,在疫期奥运备战不确定性管理中不断探索试错并总结经验教训,实现对不确定性管理的组织学习和权变应对,探索出一条不确定性环境下的中国奥运发展之路。为了中国竞技体育事业和奥林匹克运动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还须将奥运备战不确定性管理机制纳入中国奥运备战的政策工具箱,上升为国家制度。
来源:武汉体育学报 20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