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至今,奥运奖牌的设计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但奖牌作为奥运理念重要的文化载体,历届奥运会组委会都力图在设计上体现主办城市、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
1978年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奖牌的材质及其识别性、重量、尺寸、图案等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奥运会比赛项目冠军和亚军的奖牌质地为纯银,冠军奖牌还要镀有不少于6克的纯金,且直径不得少于60毫米。受限于奥运会规定与设计思维的惯性,以往奥运会的奖牌在材质的使用上都鲜有突破。2008年北京奥运会,富有创造力的将玉镶嵌其中,“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常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人或者事物,而金玉相逢,寓意金玉良缘更显珍贵美好。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金牌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银牌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铜牌
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直径为70毫米,厚6毫米。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北京奥运会奖牌在金牌上使用白玉,银牌使用青白玉,而在铜牌上使用青玉。奖牌挂钩由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金镶玉”这一设计不仅符合国际奥委会的相关规定,也突破了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奖牌设计单一材质的传统,又融入了典型的中国文化元素。彰显了玉的高贵品质,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与“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彼此呼应,熠熠生辉。
收藏在中国体育博物馆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既是对北京奥运文化理念的传承也是对本届奥运最好的纪念。(骆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