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开展志愿活动的意见
(2009年9月16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
体群字〔2009〕165号
各厅、司、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
我国体育健儿在历届奥运会等国际赛场顽强拼搏,勇创佳绩,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弘扬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为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为进一步发挥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作用,通过组织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强化祖国培养、人民哺育的意识,用实际行动回报祖国、回报人民、回馈社会,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发挥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是时代的主题、人民的意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体育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身体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载体,体育运动所表现的积极进取、公平正义、规则至上、团结友爱、健康自然的精神和理念,体现了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与价值导向。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精神的培育,对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体育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发挥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竞技赛场,也体现在为群众提供各类公益性服务体育,促进全民族体质的增强;体现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途径、手段和素材。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等优秀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组织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开展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奉献爱心,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增加和谐因素、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是发挥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的重要方面。
二、进一步强化运动员祖国培养、人民哺育的意识
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得到了全国人民、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体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归功于伟大祖国和人民,归功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是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为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刻苦训练、勇创佳绩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政策保障和精神动力。每一位运动员取得的成绩,都凝结着全国人民巨大的关怀和鼎力的帮助。没有祖国的培养和人民的哺育,就没有运动员个人的成功。
获得成功的运动员,特别是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应永远铭记祖国的培养和人民的哺育,通过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践者、传播者,以实际行动回报祖国、回报人民、回馈社会,这是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所应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也能进一步彰显金牌的社会价值。强化祖国培养和人民哺育意识,也是对运动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在运动队中弘扬爱国、奉献、团结、拼搏精神,增强运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
三、组织实施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志愿服务活动计划
志愿服务体现着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人们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现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国家体育总局将组织实施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等优秀运动员开展志愿服务计划,通过组织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等优秀运动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使优秀运动员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在做好事、献爱心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
(一)国家体育总局组织成立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小组,总局领导担任组长,办公厅、群众体育司、竞技体育司、宣传司、青少年体育司、机关党委等部门分工负责,制定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志愿服务活动计划,把组织开展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体育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一项战略任务,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二)各项目管理中心将组织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国家队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促进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将组织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列入国家队全年训练竞赛工作计划。
(三)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志愿服务活动以进社区、进学校、进厂矿、进农村、进连队,为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咨询、辅导、培训和表演等主要活动方式。有条件的可逐步开展捐资助学、助困、助残、救灾等活动。
(四)现役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由项目管理中心组织实施。项目中心要根据国家队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方案,在保证系统训练的前提下,与参加比赛以及其他活动相结合,就近就便相结合,建议每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每年累计不少于7天。要精心策划、统筹安排、积极引导、加强宣传、确保取得积极地社会效益。
(五)项目管理中心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和培训工作,对运动员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塑造良好社会形象,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六)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志愿服务要坚持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始终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充分体现无偿、利他的基本要求。严格区分志愿服务活动与商业性活动,避免引发社会负面反映。
国家体育总局
二00九年九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