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法规 >> 声音 -> 正文

陈至立在2004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2004-05-11 09:10
    一、要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体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卫生、体育等社会发展事业相对滞后。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直接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和民族昌盛,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立较为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对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体能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人们在温饱问题解决以后,第一位关心的是健康长寿。养成体育锻炼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对于健康和长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为满足自我实现和发展的需要,对提高身体素质、接受良好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办好2008年奥运会,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巨大综合效应,可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热情,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动力。在竞技体育中体现出的团队凝聚力、竞争拼搏精神、勇敢顽强品质、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操等,是重要的精神财富,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在国际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维护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具体体现,就是在为增强综合国力做贡献。体育运动可以使人们获得一种精神力量,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运动的每个项目都是积极健康的。绿茵场上的拼搏和竞争能够鼓舞人心,培养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前,一些青少年沉迷网吧,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不久前我们召开了全国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我想,把青少年从网吧中拉出来,体育应当并可以发挥作用。把孩子们吸引到绿茵场上,让他们去拼搏,去锻炼,这既有利于身体健康,又有利于精神健康。体育事业完全可以在发展先进文化,在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无论是群众体育还是竞技体育,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密切相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体育系统的同志应该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度,充分认识体育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发展体育事业。
    二、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在重大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
    竞技体育成绩不仅是体育实力的反映,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对国家的发展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运动员在奥运会这样的国际大赛中顽强拼搏,取得好成绩,对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显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连获佳绩,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改革开放的信心,“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从那时开始叫响。北京获得奥运会举办权以后,北京上万人自发到天安门广场庆贺,充分表现出民族的自豪感与凝聚力。其次,竞技体育还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进步程度的体现,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人民的风貌和民族的精神状态。解放前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现在早已摘掉了这顶帽子。但是还有很多外国人不了解中国,不了解我们国家的发展状况,不了解中国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中国体育健儿就是要不断地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泱泱大国的风度和优异的体育运动成绩,让世界更加广泛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民。第三,高水平的竞技体育比赛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2004年是奥运会年,准备和参加雅典奥运会是今年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4年之后,我们还将在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奥运工作,特别是筹备举办北京奥运会,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大量投入。党和人民对体育健儿们寄予厚望,在各方面给以充分保障,以确保能够举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取得优异成绩,充分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象,展示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和行政管理者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牢记自己的使命,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早规划,早准备,早组织,团结一致,顽强拼搏,勤奋工作,苦干、实干加巧干,努力提高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不断增强在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国际竞技体育赛场上为国争光的能力,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三、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加快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体育工作要坚持科学的全面发展观,统筹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体育事业的发展,要把农村作为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重点。我国有八亿多农民,农村工作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心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同样没有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没有全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农村地区摆脱了贫困,农民逐渐过上了富裕生活,但是文化生活相对贫乏,体育和健身的观念相对滞后,乡村缺乏甚至没有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农村地区表现得更加突出。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要培养广大农民的健身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体育事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为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气候和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俗都有很大差异,开展农村体育活动要注意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条件下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规律,并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工作落到实处。
    体育系统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做了很多得民心的工作,全民健身路径、“雪炭工程”等这些事情在社会上的反映都很好,人们称这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这充分说明了体育工作重要的政治意义,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目前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仍然是制约群众体育发展和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体育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要严格按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的规定,和建设部门协商,对城市居住区规划中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作出规定。要和教育部门协商制订具体办法,整合学校和社会的体育资源,学校体育设施在保证教学的基础上对社会开放,缓解群众健身场地不足的问题。新建的体育场馆设施最好建在大学,以提高利用率。要加强对群众体育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提高对全民健身活动指导的水平。要不断探索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新的组织形式,除全民健身路径之外,还要开发新的健身设施,千方百计在社区开辟更多的群众健身场所,使群众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便民、利民。为此,体育总局要考虑在充分调研和协调的基础上,制定推进全国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操作性文件,在雅典奥运会后,专门召开会议部署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工作。
    四、加强宏观管理和政策研究工作,发展体育产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发展体育产业是不断深化体育改革,转换体育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发展体育产业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同时,还可以为群众提供多层次、多种形式的体育服务,对提高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当前,体育总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并落实有关政策和措施,促进全民健身服务业乃至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要加强对体育产业的宏观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的统计指标体系,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和有关部门协调,出台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从多渠道吸引更多的资本投资体育产业;体育系统要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培养兼具市场经营能力和体育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要抓住2008年奥运会的机遇,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五、进一步加强体育人才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体育工作而言,人才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体育战线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精神,把提高体育队伍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实施人才强体,人才兴体。要着眼于把北京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加大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不仅从城市,而且注重从农村选拔运动员,确保优秀运动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加快培养包括体育管理人才、产业经营人才、外事人才、科技人才、教练人才、国际组织人才、竞赛组织人才及裁判人才等各类体育人才。要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积极培养群众体育管理人才和指导人才。要完善有关政策,继续认真解决好运动人才的伤残保险、文化学习、退役安置等一些问题,解除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的后顾之忧,为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要充分利用宝贵的人力资源,吸收有能力、有影响的优秀运动员从事体育管理和国际交流工作。要努力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体育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确保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深化改革,推进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同样也是强体之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是我们取得各方面成就的宝贵经验。体育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消除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弊端,转换体育运行机制上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必须牢固树立以改革促发展的观念,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不断改革中推进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要不断探索体育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多年来,群众体育工作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要继续不断地总结、创造新的经验,开拓新的思路,使群众体育活动更普及、更广泛、更有效;要不断完善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更多地运用法律和市场的手段,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抓住机遇,把体育产业做大做强,为体育事业发展增添后劲。
    从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来讲,还要把握和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要高度重视群众体育运动的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二是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与全民健身的关系。从工作层面上讲,应该有节奏、有重点,并兼顾抓好这两件事。三是专业体育设施与群众体育设施的关系。专业体育场馆应该尽量让人民群众,特别是场馆周围的群众用得上,同时,要在社区大力建设简便实用的群众健身设施。要形成机制和网络,使场馆设施发挥更大作用,达到便民、利民的效果。四是鼓励现役运动员为国争光与落实退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政策的关系。我们鼓励运动员为国争光,对取得冠军的现役运动员,给予了很多奖励。同时也要看到,退下来的运动员、教练员,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前退下来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现在有很多困难,要制定有关政策,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迎战2004年奥运会、举办好2008年奥运会并取得优异成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协作,努力拼搏,扎扎实实地做好新时期的各项体育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系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2004年2月27日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略有删节)
编校:ceshi1
审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