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向娜
对于哈尔滨,作为多年的冰雪记者,我并不陌生。最早一次来这里要追溯到2005年的全运会,那时还专程来到了中央大街吃上一根“马迭尔”,感受“嘎嘎冷”的大东北。20年过去,“尔滨”令人眼前一亮,中央大街的繁华虽然早已在社交平台上刷到多次,但身临其境,仍有几分惊喜与陌生。这里的温度不变,但热情与大气,却将“尔滨”变成了交口称赞的旅游打卡地,随处可见的大雪人更是让北国之城美不胜收。
与此匹配的,是哈尔滨亚冬会获得了盛赞。从抵达这里的第一步,志愿者热情地统计人数,指引上车,再到媒体酒店的热情接待,比赛场馆及时高效运转……丝毫让人看不到这是一场仅仅筹办了一年多的大型综合赛事。还有主办雪上项目的赛区亚布力,蓝色栏杆围挡,各个分区标识清晰,让人看到了与冬奥会相比都毫不逊色的场地设施与布置,大跳台赛场还为媒体设置了雪地摩托,再也不需要记者在雪地上艰难攀爬至少半小时赶往场地……
“活该尔滨被夸!”
这样的旅游体验也被延续到了亚冬会赛场,细致周到的服务,热情洋溢的解答,尔滨与亚冬会的精彩碰撞,让其获得了一份来自亚洲,乃至全世界的盛赞。
大家交口称赞,赛场上中国选手气势如虹,截至记者发稿时止,中国体育代表团一共拿到32枚金牌,甚至在多个项目上包揽前三,让人看到中国冰雪运动的全面发展。或许有人会质疑亚洲地区的冰雪水平不佳,竞争不够激烈,但落在一个个项目上,我们看到的是每一名运动员的全力付出,是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倾力奉献。与以往的亚冬会赛场相比,我们参与的项目在增加,一个个空白被刷新,一枚枚金牌被拿到,一面面国旗被升起,我们看到老将范可新、徐梦桃仍有实力夺金,中生代宁忠岩、韩梅更为成熟,新锐力量刘梦婷、李方慧堪当重任,中国冰雪项目全面发展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没有一份荣耀不值得被称赞,没有一枚金牌不是拼搏而来,期待米兰再战,中国冰雪未来可期!(哈尔滨2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