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弓学文
从北京乘坐高铁抵达亚布力后,在高铁站便能看到热情洋溢的志愿者,引导大家有序乘车前往赛区,刚下车还不觉得冷,但几分钟过后,还是冷。与很多运动员一样,这也是我的第一次亚冬会之旅。
乘车前往亚布力雪场途中,便能感受到丰富的冰雪资源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变化。走近赛区时便能看到东北特色的雪雕以及山下依雪场而建的成排的农家饭馆和民宿,可以想象到雪季时这里的繁忙。
来到山地媒体中心已经快晚上10点了,工作人员都会热情地道一声“新年快乐”,询问是否需要帮忙拿装备,并快速为大家办理入住,即便时间已经很晚了,但是每一个人都很有耐心也很热情。
比赛正式开幕前,我的任务是报道赛区见闻,志愿者、竞赛组织方……也是一项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报道所必不可少的。亚布力滑雪场部分雪道此时还对大众开放,雪友在雪道上尽情滑行,赛前班车暂未开通,如何前往赛场,也成为我的一个难题。我询问警察能否走过去,这位警察非常热心:“那边太远了走不过去,我们送你过去。”我也从他们口中了解到,虽然他们每天工作也很辛苦,但都非常荣幸能够来到亚冬会执勤。他说,这么多人能够来到我们的家乡,感觉非常热闹、非常开心。就这样,我顺利完成了赛前采访任务。在开放的雪场内,我看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他们既有新手,也有老将,同样也有拖家带口带孩子体验冰雪运动的家庭,雪具大厅热闹非凡,感受到了中国冰雪运动的蓬勃发展。
这些天来,我采访过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冬季两项、越野滑雪项目,现场见证了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的荣誉时刻,有老将在赛场上拼到力竭的奋斗故事,还有小将在赛场上不论成败突破自我的冲劲,都十分令人动容。寒风中坚守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默默付出的精神同样难能可贵。在高山滑雪场女子回转比赛的时候天气特别冷,零下20多摄氏度,风还特别大,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睫毛和护脸上都有冰霜,但他们从来都是最先到达,最后离开。
从亚冬会开幕到即将闭幕,时间转瞬即逝,此次亚冬会之旅是我一次难忘的体验,我从运动员身上感受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宝贵价值,只有努力与坚持,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亚布力2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