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不止“001”

2025-02-14 10:41:29 中国体育报

  本报记者 林 剑

  哈尔滨亚冬会是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届大型综合性冰雪运动赛事,受到了各方关注,也自然包括媒体工作者。根据哈尔滨亚冬会组委会提供的数据,本次赛事共吸引了1300名注册记者,其中境外媒体记者超过200人。

  综合性体育赛事,场上是运动员们的“战场”,场下则是记者们的“战争”,即便属于不同媒体单位,产出不同类型产品,抢独家、争第一都是记者们追求的。由于本次亚冬会很多场馆是提升改建而来,媒体工作场地空间有限,关注人数多、话题故事密集的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等项目难以容纳太多记者进场,赛后混合采访区,更是限定只有20人。作为负责速度滑冰的记者,我本人基本是提前2—3个小时进场,每次都争取“001”号混合采访区标签,抢占最佳采访位置。

  四个比赛日下来,采访了很多冠军运动员的精彩瞬间,但也听到了很多无缘金牌甚至无缘领奖台运动员的故事。比如我国32岁的速滑老将殷琦,有记者问到她年龄的问题,她从容地表示:“不用替我觉得难,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虽然我‘30+’了,但我觉得自己正当年。在热爱面前,什么都不是问题,更何况是年龄。”再比如来自中国香港的滑冰运动员朱定文,常年在祖国北方训练、比赛的他已经一嘴“大碴子味”,每次打招呼都是:“大家好,我叫朱定文,是香港银儿。”39岁的印度速滑选手贾德贾在很多项比赛都排名最末,但他说,能够让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印度人了解滑冰、参与滑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永远争第一”是运动员的追求,但很多时候,“第一”却不是全部和“唯一”。努力成为“001”,既要讲好冠军、金牌的故事,更要见证、记录更加丰富精彩的人生。

  (哈尔滨2月13日电)

责任编辑: 刘正煊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