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琰
当拿到哈尔滨亚冬会身份注册卡的那一刻,我真正发觉亚冬会离我不远了。而在2月5日那天,走出高铁,站在亚布力西站的地砖上,看到志愿者们拿着“哈尔滨亚冬会”接站牌时,我才真正对亚冬会有了切身感受。
作为刚入职不久的新人记者,十分荣幸能现场参与到综合性赛事的报道工作中,沉浸式体验了一把“尔滨”的雪,“尔滨”的“热”。
之前从来没到过零下20摄氏度的地方,一下高铁,凉气就朝我袭来,不戴上帽子的话,脑袋会被吹得生疼。到了坡面障碍技巧和大跳台赛场更是如此,山上的风更“刁钻”,还会把积雪吹起,来一场“局部降雪”。只有穿三层衣服,在衣服上贴暖宝宝,在脚上贴暖足贴,才能扛住低温。但这里的雪也有别样的美丽,雪雕作品美轮美奂,让我暗下决心:走之前一定得去合个影。
这里的热情是出了名的,一到目的地,就有热情的志愿者帮忙办理入住,解答交通食宿问题。感受最深刻的还是开幕式那天晚上,亚布力山地媒体中心大屏幕转播了开幕式盛况,在屏幕前,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站成一排同唱国歌,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时,大厅里响起了久久不息的掌声。不在开幕式现场,也能体验到开幕式的“热”。
赛场上的“热”,更多的是运动员的爱国情怀。当转播镜头聚焦在中国运动员身上时,他们手指国旗,眼神坚毅;夺得冠军时,他们身披国旗,之后又小心叠起;站在领奖台上,国歌响起时,他们大声跟唱,眼含热泪。
共享冰雪激情,亚洲同此凉热。这一款沉浸式体验,真值!
(亚布力2月13日电)